揭開AI投資的海市蜃樓-10分鐘掌握台灣AI新創生態圖譜(1)
發布時間 : 2021-06-11

作者:歐雨瑞(資策會/服務創新研究所 組長)
轉載自FIDIT
自從Alpha Go橫空出世,帶起第三波人工智慧革命後,這股AI浪潮也席捲了新創圈。許多以AI為號召的新銳企業,在資本市場發光發熱,例如耐能智慧、盾心科技、行動貝果等等,近三年中創造了許多振奮新創圈的募資實績。AI雖成為目前創投界的新顯學,但由於技術進展快速、各種創新應用不斷推陳出新,許多過往從大數據、IoT領域起家的新創,也挺進了AI領域,造就了一個「昨非今是」、讓投資者極不容易掌握全貌與動態的新領域。 台灣有哪些新創公司目前投入了AI領域? 主流的應用有哪些? 甚麼主題最有「錢」景? 資策會IDEAS Lab持續蒐羅各種新創企業的公開資料,透過文字探勘技術,梳理目前台灣AI領域的新創分布概況,以及在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態,並歸納5種AI新創較可能成功的模式與亮點案例,建立台灣AI新創動態資料庫,期能協助投資方與創業方,掌握更全面、更即時的AI創業生態樣貌。
圖:ideas lab logo
一、調查背景與方法
新創企業的技術、產品、營運狀態,本就屬於高度變動性的資料,在AI這類新興領域的變化更加快速。目前台灣雖然有許多新創生態的定期調查,能為我們帶來宏觀的樣貌,但較長的調查周期放在AI領域,資料時效性的問題就開始浮現了。
IDEAS Lab為兼顧資料的全面性與即時性,採用半自動的方式,整合許多不同的公開資料來源,持續擷取資料並提供接近即時性的分析產出。IDEAS Lab掃描的資料來源涵蓋公司登記、政府新創補助/獎助計畫公告平台、新創加速器平台、創新創業競賽平台、新創人力招募平台、新創相關媒體等超過20種,建立完整的新創企業動態盤點架構。
在數據處理上,參考CB Insights、機器之心、IT桔子等多種主要新創與科技公司資料庫,制定AI公司的分類架構、定義與詞典,針對擷取到的資料自動完成初步過濾與分類,再透過研究人員查核,搭配實地訪談與其他第三方參考資訊,完成資料庫的載入。
在資料分析上,提供即時性的新創技術類型、應用領域、商業模式、資本額分布等結構分析,以及設立時間、資本額、募資金額等時序變化的趨勢分析。
二、台灣整體AI新創分布總覽
此次發布的台灣AI新創盤點研究,掃描對象為2010年後成立的新創企業,從超過3,000筆新創企業的原始資料中,過濾出有投入AI技術發展、提供相關產品或應用服務的業者共218家(資料截至2020年9月為止)。
IDEAS Lab參酌前述主流科技資料庫與媒體分類,整合較大範圍的應用領域,包含行銷/銷售/客戶管理、企業AI、製造、金融/保險、機器人/智能裝置、醫療/健康、虛擬實境、智慧城市/交通/農業等,並區分每個領域內投入業者所使用的技術類型,例如機器學習、機器視覺、自然語言處理等主流技術,建立整體AI新創生態的概觀如下圖所示。
圖:台灣AI新創地圖
圖2-1 台灣AI新創地圖
以新創企業投入的AI應用領域分布來看,行銷/銷售/客戶管理領域的投入業者最多,占16.51%,其次為醫療健康領域,占16.06%,第三則是製造領域,占9.17%。相對較少的應用領域,則包括VR/AR、自動駕駛科技、資通訊網絡、新聞/媒體等。行銷類型的AI應用投入家數多,可能出於應用需求較廣泛,為眾多產業的主要營運活動,且變現周期較短、前期投資相對較低等因素。至於醫療健康領域,則可能與台灣相對健全的醫療體系與數據獲取管道有關,使得在此一領域的創業主題較具競爭優勢。製造業則是對於AI技術導入需求較高、態度相對積極的產業,台灣堅實的製造基礎,也創造了一批具有豐富製程經驗的創業團隊。
圖:台灣AI新創投入領域分布
圖2-2 台灣AI新創投入領域分布
從新創公司持有或運用的技術類型來看,機器學習為最大宗,24.77%的業者有使用到相關技術,其次為機器視覺 (含視覺影像辨識) ,占21.36%,第三為自然語言處理,占17.89%。定位、知識圖譜、模式預測、平台/框架等技術類型則相對偏少。除了作為大部分AI基礎的機器學習技術之外,機器視覺、自然語言處理成為最主流的技術類型的原因,主要還是由於這涵蓋了大部分人類互動的模式,也是各種智慧系統/平台取得資訊的必要處理過程。
圖:台灣AI新創主要技術分布
圖2-3 台灣AI新創主要技術分布
從AI領域新創企業成立的時間來看,從2016年AI浪潮再起後,2017年AI創業達到高峰,44家新創在這一年成立,此後開始逐年下降,漸趨回歸供需狀態及生態本質的正常樣貌。結合應用領域來看,行銷/銷售/客戶管理、醫療健康、製造等需求相對明確的領域,持續有新創業者加入市場。
圖:台灣AI新創成立時間分布
圖2-4 台灣AI新創成立時間分布
至於AI新創的商業模式,可歸納5大主要類型,包含解決方案整合、軟體服務、平台服務、硬體終端、晶片模組等,其中偏向專案服務形式的解決方案整合、軟體服務相對占比高,達到64.67%,而平台服務、硬體終端、晶片模組等偏向產品導向商模的占比相對少得多,顯見目前AI新創業者提供服務的形式,仍屬於高度客製化、專案形式居多,能形成標準化產品或服務的比例仍低。
圖:台灣AI新創商業模式分布
圖2-5 台灣AI新創商業模式分布
從新創所在地區來看,呈現極端不均的地理分布,全部分布在6都及新竹縣市,且高度集中於雙北,僅台北市就占了74.31%,突顯了像AI這樣的新興技術領域,人才、潛在商機、國際交通在聚落發展上的重要性。
圖:台灣AI新創地理位置分布
圖2-6 台灣AI新創地理位置分布
至於新創規模的分布上,能從公開資訊中掌握到的資本額數據,約略呈現M型化的分布,100萬~500萬最多,其次為1000萬~5000萬,顯示AI領域的新創分布,雖然仍以早期階段的公司居多,但具有一定的資本門檻,能夠存續的新創普遍有不低的資金規模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資本額超過1億的業者也有相當數量,也反映了像AI這樣的熱門領域,頂尖新創有較佳的資本吸引力。
圖:台灣AI新創資本額分布
圖2-7 台灣AI新創資本額分布
(本文已獲作者同意刊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