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開AI投資的海市蜃樓_10分鐘掌握台灣AI新創生態圖譜(2)
發布時間 : 2021-06-21

作者:歐雨瑞(資策會/服務創新研究所 組長)
轉載自FIDIT
三、資本變化趨勢與募資實況
除了掌握AI新創總體樣貌,IDEAS Lab也針對新創的資本規模變化及募資動態進行追蹤,以掌握發展風向。觀察近兩年的資本額變化情況,2019年有44家增資,2家減資,增資前5名的公司中,就有4家屬於智能硬體相關業者,並且與5名之後的其他公司有明顯的級距差異。
然而到了今年,截至9月為止已有55家增資,增長家數已大幅超越去年,另外則是領域分部出現明顯變化,增資前5名的公司有2家醫療健康、2家行銷銷售、1家法律科技,若看前10名的話,甚至有多達7家屬於醫療健康領域,風向與去年完全不同。看好COVID-19疫情帶來的新機會、以及我國醫療健康領域新創布局有成,都是可能這一領域新創紛紛擴大規模的因素。
圖2-8  近兩年減資狀況
圖2-8 近兩年減資狀況
進一步分析近兩年增資企業的領域分布,除了醫療健康類的增資家數後來居上,超越硬體類成為第一外,行銷/銷售/客戶管理、製造兩大主流應用也緊追在後,都有相當數量的業者有資本規模的增長。
圖2-9  近兩年減資企業之領域分布
圖2-9 近兩年減資企業之領域分布
除了作為落後指標的資本額變化之外,更具直接參考意義的就是實際募資的動態。在本研究目前掃描的218家新創企業中,有公開的募資成功紀錄者共58間公司,占26.6%。進一步區分累積募資金額的級距,募資達1000~5000萬的新創最多,但值得注意的是超過10億的新創也達到6家之多,再次顯示AI領域的吸金能力。
圖2-10  募資金額分布
圖2-10 募資金額分布
從領域分布來看,累計獲得投資金額前3名的領域為「行銷相關領域」、「機器人」、「支援AI應用的硬體」,但考慮到各領域新創家數存在落差,若以每家新創平均的金額來看,前3名則分別為「支援AI應用的硬體」、「機器人」、「商業」等領域的新創。
圖2-11  各領域新創累計及平均募資金額
圖2-11 各領域新創累計及平均募資金額
前述這些領域在募資表現上特別突出的原因,一部分跟應用成熟度有關,發展越久、分工越細緻明確,能獲得投資的新創家數也會相對較多,例如行銷/銷售/客戶管理有10家獲投、醫療健康9家 、金融科技與保險5家,而且涵蓋的募資階段較為全面,從種子輪到A輪以後都有。另一個原因,則是該領域中有特定話題性的新創,獲得大額投資,拉高了整個領域受到關注的程度,例如機器人類的竹間智能、支援AI應用硬體類的耐能、以及在行銷領域一直引領話題的沛星、愛卡拉等公司。另外還可以觀察到,募資累計金額排名前5名的公司,全部都具備境外架構,再次突顯了公司是否一開始就有國際市場的規劃,對於募資規模的影響力。
圖2-12  各應用領域募資成功新創列表
圖2-12 各應用領域募資成功新創列表
(本文已獲作者同意刊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