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政府於十一月四日召開「日本成長戰略本部」首次會議,啟動首相高市早苗推動的「強韌經濟」構想。政府決定將多項關鍵產業列為優先投資領域,並成立「成長戰略會議」,推動官民協力投資與技術發展。
預計在明年夏季前完成新成長戰略,部分措施將納入即將公布的綜合經濟對策。高市首相表示,「成長戰略的核心是危機管理投資」,日本必須主動應對風險與社會挑戰,從根本強化供應能力與經濟韌性。
根據時事通信社之整理,優先投資之重點產業涵蓋人工智慧與半導體、造船、量子科技、合成生物學、生物科技、航空與太空、數位與資安、內容產業、食品科技、資源與能源安全、綠色轉型、防災與國土強化、新藥與尖端醫療、聚變能源、材料科學、港口物流、國防產業、資訊通信及海洋等十七個方向。這些領域顯示日本欲藉由技術創新與自主生產,重建經濟安全基礎,並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重新掌握主導權。
■ 危機管理投資與供應鏈韌性的戰略轉向
此次政策的核心概念是以「危機管理投資」為軸心,透過公私協力,建立兼具安全性與成長性的產業結構。日本將在關鍵技術與能源領域訂定具體的「官民投資路線圖」,明確規劃投資內容、金額與時程,展現實質推動的決心。半導體與AI產業將強化上游材料、設備與演算法研發;能源與防災政策聚焦於綠色轉型(GX)與國土安全,推動再生能源、氫能與核融合等前瞻技術;同時,文化與內容產業被視為新成長引擎,動畫與遊戲輸出成為日本軟實力延伸的重要支柱。
此外,高市內閣也列出橫跨多領域的八項結構性課題,包括勞動市場改革與提升薪資環境等,作為支撐整體成長戰略的制度配套。為落實政策執行,高市指派多位閣員分別負責各領域與課題,並廢除前岸田內閣設立的「新資本主義實現會議」,以集中資源於新架構下的決策體系。整體而言,日本正以「安全 × 成長」為雙核心,推動產業再結構化,兼顧經濟競爭力與國家安全。
■ 台灣企業的機會:全球重組下的日台新合作
日本的政策方向與台灣產業高度契合。台灣在人工智慧、半導體、量子科技、生物科技與材料科學等領域具備完整生態系與技術優勢,可成為日本推動自主化的重要夥伴。台灣長期累積的晶片製造與零組件整合能力,有助支援日本強化上游供應鏈;AI與數位轉型領域則可結合台灣的軟體開發與系統整合能量,促成跨國研發與應用合作。
能源與環境轉型同樣是潛力領域。日本聚焦核融合與氫能,台灣的學研體系與綠電產業可在技術實驗與材料供應上參與,形成跨國創新網絡。文化科技方面,日本重視動畫與遊戲輸出,台灣具備AI生成內容(AIGC)、雲端運算與多語製作能力,雙方若能結合技術與創意,將有機會共同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「亞洲內容新經濟」。
整體而言,日台兩地產業結構互補:日本擁有政策與資金優勢,台灣則以技術與彈性見長。隨著全球供應鏈朝向在地化與韌性化發展,台灣若能積極融入日本的「成長戰略」框架,不僅可開拓新市場,也能在亞太產業鏈重組中取得關鍵地位。
■ 詳細資訊與支援服務
有意拓展日本市場、鍊結日本產業機會的台灣企業與團隊,歡迎洽詢經濟部台日產業推動中心(TJPO)
出所:AIや造船、17分野に重点投資 来夏に成長戦略、新会議を設置―高市首相「供給力を抜本強化」:時事ドットコ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