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篇介紹小松製作所在建築業的創新應用技術後,本篇將深入介紹小松製作所實際應用在施工現場的「SMART CONSTRUCTION」技術。透過以下技術應用達到施工現場虛實同步,也使小松製作所在施工整體的安全性、生產力、環境適應性達到飛躍性的成長,小松製作所未來也期能透過單一施工案件數位化,進而遠端即時控制多個施工現場,實現「深層數位化」。
1. SMART CONSTRUCTION Drone(IoT裝置/舊名為Everyday Drone):
為最初使用於實現現場數位雙生(Digital Twin)技術的空拍機裝置,運用在量測現場地形及地形3D模組化、掌握每日工程施工量,不需設置地面控制點(Ground Control Point ),在操作上也相當簡易。
2. SMART CONSTRUCTION Edge(IoT裝置/舊名為Edge box):
能夠在施工現場中將SMARTCONSTRUCTION Drone所拍攝的影像,透過超高速邊緣運算(Edge Computing)產生正射影像與無雜物的3D點群,搭配SMARTCONSTRUCTION Edge技術,則可以每日為單位,掌握施工完成狀況及數量。
3. SMART CONSTRUCTION Dashboard(應用程式):
將SMARTCONSTRUCTION Drone、SMARTCONSTRUCTION Edge所生成的虛擬施工現場,利用3D技術串聯開工到完工的核心應用程式。近期更新3D地形俯視、量測檢視器,能比較現況與完工地形、土量計算等基本功能,並支援連結各應用程式。
4. SMART CONSTRUCTION Simulation(應用程式):
將小松在製造業開發的模擬技術、演算法應用在建設現場,模擬泥土的移動順序、方向、搬運路線、建設機械、砂石大小及需求數量,以利未來作為活用AI技術的學習型模組持續發展。
5. SMART CONSTRUCTION Design(應用程式、服務):
透過模擬結果以及考量施工現場課題、規範條件後,提供客戶施工專用的3D資料。
6. SMART CONSTRUCTION AR(應用程式):
能夠透過平板或智慧型手機,將預期完工、施工現場的3D地形模組與現場地形進行對照,確認施工進度以及剩餘施工工程。
7. SMART CONSTRUCTION Retrofit(IoT裝置):
為了能夠制定出最合適的施工計畫與數位任務(Digital Task),透過上述1-6的施工程式,將現場的建設機械全面數位化,實現施工現場全面3D施工。
8. SMART CONSTRUCTION Fleet(應用程式/舊名為Tracking Management System):
在數位雙生施工管理下,能夠將預期與實際的差距數值化,並因應需求迅速修正的高速PDCA型態施工。施工中所使用的機械裝置、勞動作業、材料可透過此應用程式、裝置來觀測機械(建機、砂石車)的運作、分析預期與實際的差距,計算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。另可在搭載SMART CONSTRUCTION Fleet裝置的車輛中加入智慧型手機,即可同時作為親民價格版專用裝置。
9. SMART CONSTRUCTION Field(應用程式):
在機械裝置、勞動作業、材料之中,透過智慧型手機傳送數位任務給現場的工作人員,並將日報作業數位化。另外也有將施工現場的勞動作業、材料、成本數值化的功能。
10. SMART CONSTRUCTION Remote(應用程式):
傳送3D施工資料給ICT建設機械,在ICT建設機械發生誤操作或問題時,能夠遠端連接至客戶端的螢幕進行故障排除。
11. SMART CONSTRUCTION Insight(應用程式):
高層在管理經營或多個施工現場時所使用之應用程式,能夠從辦公室、出差地,隨時隨地透過電腦、平板、智慧型手機確認數位現場,並傳送正確的指示。
參考資料:
安全で生産性の高いスマートでクリーンな未来の現場を目指す- 「デジタルトランスフォーメーション・スマートコンストラクション」提供開始
スマートコンストラクションが建設業界にもたらす未来
安全で生産性の高いスマートでクリーンな未来の現場を目指す